美国新一轮对等关税生效,豁免清单解读与跨境卖家应对策略

遵循规则,合规运营


2025年8月7日,美国新一轮“对等关税”政策正式落地。此次调整不仅扩大了征税范围,更关键的是——取消了长期存在的800美元以下小包免税待遇,标志着美国对跨境小包裹监管进入“全面征税”时代。




 (图源网络、侵删)



对于广大跨境电商卖家而言,这意味着:

①运营成本显著上升

②合规门槛全面提高

③物流与供应链策略亟需重构


    一、新政核心:谁被加税?税率多少?

根据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USTR)最新公告,自2025年8月7日起,针对来自多个国家的商品加征10%至41%不等的对等关税,具体如下:


税率涉及国家主要对象
15%40个多数发展中经济体
19%-20%10个

特定贸易顺差较大国家




(数据来源网络)


    中国关税特别情况说明:


中国(含香港、澳门)未被纳入本次税率上调范围,仍适用10%的基础对等关税。

但需注意:中国商品仍面临额外20%的芬太尼相关惩罚性关税,导致实际总加征税率达30%(10% + 20%),影响深远。


    二、关键豁免清单出炉:这些货物可“避税”入美

尽管新政趋严,但指南中也明确了10类可豁免此次关税上调的特殊情况,卖家务必抓住窗口期:

1. 在途货物豁免

2025年8月7日前已发运的货物;只需在2025年10月5日前完成清关,即可按旧税率执行。建议:合理利用“在途豁免”政策,提前发运库存,锁定成本!

2. 已征“232关税”商品

已被征收钢铁、铝制品等“232条款关税”的商品,不再重复征收对等关税。

3. 特定高科技产品豁免

包括半导体、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平板设备等关键科技产品;

无论原产国,均被排除在本次加税清单之外,保障供应链稳定。

4. USMCA成员国商品

来自加拿大、墨西哥且符合原产地规则的商品,可免征此项对等关税。

5. 人道主义与公共信息类物资

医疗援助物资、救灾用品、图书、期刊、软件等信息类产品可豁免。



    三、应对建议:物流与合规双线突围

1. 抓住“在途豁免”窗口期

对于已发货但尚未清关的订单,确保在10月5日前完成美国清关;

提前与物流商确认时间节点,避免延误错失豁免资格。

2. 加速布局海外仓

“直邮模式”转向“海外仓中转+本地派送”,规避小包征税;

推荐使用具备SEND资质的服务商,保障亚马逊入仓稳定。

3. 重新核算产品成本与定价

新增成本项必须纳入定价模型:

对等关税(10%起)

芬太尼附加税(+20%)

清关服务费、查验处理费

建议:建立动态调价机制,分阶段提价,减少客户流失。

4. 强化合规申报能力

确保HS编码、申报价值、原产地信息准确无误;

避免“低申报”“伪报品名”等高风险操作,防止账号被封。




 (图源网络、侵删)


 

    合规不是选择题,而是生存必答题

国对等关税新政的实施,本质上是从“宽松监管”向“全面合规”的系统性转变。过去靠“政策红利”和“灰色操作”盈利的模式已难以为继。未来的赢家,属于那些能快速调整物流路径、重构成本结构、拥抱合规运营的精细化卖家。现在不是观望的时候,而是行动的时刻。抓住豁免窗口,优化物流策略,重建定价体系——在这场变革中,稳住阵脚,才能赢得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