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马逊公布打击“刷单炒信”成果

亚马逊积极打击“刷单炒信”等不正当竞争行为的原因有哪些?



随着中国出口跨境电商迈向品牌出海的新阶段,近日,亚马逊公布了2024年在中国打击“刷单炒信”不正当竞争行为,推动跨境电商行业健康、高质量发展的最新进展。今年以来,亚马逊已在深圳、上海四起涉及刷单的民事诉讼案件一审中胜诉。


据悉,在这四起案件中,涉案公司的非法行为包括但不限于被告服务商所提供的违法服务包括但不限于“排名优化”、“下拉推广”、“合并国际评论”、“上直评”、“关联视频”、“引导好评”以及“秒杀控制”等。


而在开展民事诉讼的同时,亚马逊还与山东、宁夏、福建、江西等多个省份的地方执法机构合作,对四起刷单刑事案件展开行动。目前,四起案件均处于侦办阶段,执法机构已抓捕20余名涉案人员。


图源网络侵删



亚马逊公布的打击“刷单炒信”成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民事诉讼胜诉:亚马逊在中国已赢得四起涉及“刷单炒信”的民事诉讼案件一审。这些案件涉及的服务商提供的违法服务包括“排名优化”、“下拉推广”、“合并国际评论”、“上直评”、“关联视频”、“引导好评”以及“秒杀控制”等。法院判决被告服务商停止刷单服务,公开声明消除影响,并赔偿相关损失。这些案件目前均在二审审理过程中。


  刑事打击力度:亚马逊支持山东、宁夏、福建和江西当地的执法机构对四起刷单刑事案件展开行动,执法机构已抓捕20余名涉案人员。这些刑事案件涉及的行为包括但不限于雇佣员工充当“网络水军”,有偿为特定商品发布好评或差评,为卖家删除差评并从中牟利等。目前,四起案件均处于侦办阶段。


  累计起诉数量:自2023年以来,亚马逊在中国累计起诉了14个刷单服务商团伙,并于近日获得四个案件的一审胜诉判决。这显示了亚马逊对打击“刷单炒信”行为的持续努力和坚定态度。


  其他相关案件:在更早的案例中,亚马逊配合执法机关打击“刷单炒信”和“跨境售假”行为,已有不良行为者被追究刑事责任。例如,在福建省厦门市法院审理的“刷单炒信”案件中,被告人被判处有期徒刑二年六个月,缓刑三年。在福建省莆田市法院审理的“跨境售假”案件中,被告人被判处有期徒刑三年,缓刑三年,并处罚金十八万元。

亚马逊通过加强法律诉讼和配合执法机关的行动,有效地打击了“刷单炒信”等不正当竞争行为,维护了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这些成果不仅体现了亚马逊对打击不良行为的决心,也为其他电商平台树立了榜样。



亚马逊积极打击“刷单炒信”等不正当竞争行为的原因,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

  保护消费者利益:

--“刷单炒信”行为通过虚假交易、诱导好评等手段误导消费者,损害了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

--亚马逊作为电商平台,其核心目标是为消费者提供优质的购物体验和可靠的产品信息。打击“刷单炒信”有助于确保消费者基于真实信息做出购买决策,保护其权益。


  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 “刷单炒信”破坏了市场公平竞争的原则,使得那些诚信经营的卖家面临不公平的竞争压力。

-- 通过打击“刷单炒信”行为,亚马逊旨在营造一个公平、透明、诚信的营商环境,鼓励卖家通过提供优质产品和服务来赢得市场认可。


  保障平台健康发展:

-- 虚假交易和好评泛滥会削弱消费者对电商平台的信任度,进而影响平台的声誉和长期发展。

-- 亚马逊通过打击“刷单炒信”行为,维护了平台的良好形象,保障了其持续、健康的发展。


  法律与监管要求:

-- 根据《反不正当竞争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经营者不得利用广告或其他方法对商品进行引人误解的虚假宣传。

--  亚马逊作为电商平台,有责任配合执法机关打击“刷单炒信”等违法行为,维护市场秩序。


综上所述,亚马逊积极打击“刷单炒信”等不正当竞争行为的原因主要包括保护消费者利益、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保障平台健康发展以及满足法律与监管要求等方面。这些措施有助于维护电商平台的良好生态,促进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